李道明:『希望導演重視觀眾,理解觀眾,
吸引觀眾,這並不是媚俗。』

〝或許真實的去面對現實社會才是台灣藝術的未來〞
這是很多藝術人的觀點。

可藝術一面對現實一不小心落入媚俗文化的可能性就增加許多

該怎麼面對現實,吸引觀眾讓觀眾接受理解
而並不媚俗 是課題

「媚俗」是一種對虛無、無意義或不確定性的不耐,
而急於去肯定一種美麗的成見、一種偉大的信仰、
一種理所當然的堅持、或一種「非如此不可」的價值,
而完全沒有警覺到這種肯定或信仰可能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自欺,
或者悖離事實的意識型態。

「非如此不可」也是米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談到的
非如此不可嗎?非如此不可!
前提必須了解貝多芬這句話的淺台詞啊
(I can only live completely with you or not at all.)
(Yes, it must be.)

雖然陸零年代的Andy被歸類成對媚俗文化流行文化擁抱
可是我實在有被他的表達說服,他其實不媚俗的。
他做的事情,就像李道明說的那樣 不是嗎?





* * *

觀眾研究,媚俗文化,民眾藝術貧脊,公共藝術





* * *

最近讀到文創圓桌會議
深深覺得總統真的很努力給予文化創意產業說話空間
當然體制之內的運作效率又是一回事 我們不得而知
黃光男,嚴長壽,林懷民,侯孝賢,陳念舟的發言真精闢透頂
(林懷民尤其)

馬先生說:文化是一個社會的生命力所在,
愈是困頓的時刻,我們愈需要文化的支撐。
文化是思想,是價值觀,也是我們生存下去的力量。

「財富可以使一個國家變大,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一個國家變偉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vo20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