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當想說什麼的時候,一直都是不同的意思衝出喉嚨。
或者不同意思,或者完全相反。為了要修正前面說的話,又常讓場面更加混亂。
好像自己身體分成兩部份,圍著一根柱子互相追趕,正確的意思總在另一部份,
而這一部份的我,永遠追趕不上。」


***
如果連寫中文的熱情的沒有,更何況是第二語言。

最近總想著要寫什麼,可是腦子裡空白得很,
小時候,總覺得可以輕易的把心捧出來給誰看,
沒有特別原因,就是知道心裡紅通通的跳著,隨時可以捧著。
現在卻常常覺得開心不起來,專注著怎麼好,卻又鏟雪似的一天又一天。

偏見的力量有多大呢?
例如:我在圖書館,看見一位身穿Tiffany綠毛衣和綠褲子的金髮女孩背影,
心想一定是染金髮的亞洲人,殊不知轉身正是西方人,她那一身的奇怪綠竟然被例外了。

既定的印象中,都看到鋼琴和演奏者的預備動作了,
如何不期待那一場"音樂",結果是4' 33" 幾乎沒有任何聲音。
John Cage在1952年的作品(還好只有4' 33" )不然演奏家真是辛苦了。

最近我讀見L 分享了一個精神病患者u的故事,
因為u長年幻想愛著一個不存在的"他"而住在精神病院,
其實現在她的精神狀況和"正常人"差不多了,只是她從不承認那個"他"是不存在的。
於是u繼續住在那裡。

我想適應歪斜並不辛苦,最辛苦的是,因為非常清楚人們對你期待的那種"歪斜"。
而拉扯著如何適應它。

人們的標準在哪裡呢?
有一天和Y聊天,講到小王子裡面提到,
如果你要讓大人了解一件事物的價值,是金錢。
那如果想要了解一個人,我們都問些什麼問題呢?
然後我們是否又期待得到什麼答案?

關於不抱期待的和人交朋友,我已經漸漸練習得還不錯,
但是不抱期待的和另一人交往,是完完全全另一回事吶。我無法做到。

幸運的是,在這個世間上,我所適應的歪斜,只存在一個月亮的社會,
另一個兩個月亮的那邊,我們不需要適應歪斜,明確地、不用歪斜噢。

嗯,
是的,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vo2046 的頭像
    novo2046

    half+

    novo20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